(本报记者 [陈琪] 现场报道)
细雨微朦,一顶红色帐篷在老城区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边支起。帐篷上方,红底白字的横幅格外醒目:“圆梦统计献爱心 免费测压送好礼”。横幅两侧,“数据驱动梦想 科技助力共赢”的理念宣言,精准地道出了这场活动的双重使命。6月26日,国家重要数据平台“圆梦统计”的第二次公益义诊,悄然在这条街道边展开,将健康关怀与科技赋能,直接送到了老街坊们的“家门口”。
与常见的义诊不同,这里的免费血压测量台,更像是一个连接健康与期盼的“梦想入口”。测量完毕,老人们不仅收获了医生专业的健康建议和一份实用的“健康礼包”(内含体温计、健康手册等),更关键的是,他们拿到了一个印有“数据驱动梦想 科技助力共赢”的帆布袋,以及一份特殊的“圆梦锦囊”——圆梦统计平台的国家项目申报指引与现场专属咨询服务卡。
“阿伯,血压测好了,数值不错,饮食要保证合理膳食。这个袋子和里面的资料您收好,”一位圆梦统计的志愿者微笑着将帆布袋递给刚测完血压的周老伯,并特意指了指袋上的口号,“特别是这句‘科技助力共赢’,咱们平台不光关心健康,也想帮大家看看,以前参与的国家那些惠民项目、提过的心愿,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没有能帮您‘圆’上的?”
现场负责人向先生向记者阐释了“共赢”的深意:“‘圆梦统计’作为国家数据枢纽,核心价值在于‘找回’与‘统计’。我们深入社区义诊,首要目标是守护居民健康,这是基础。更深层的‘共赢’,在于利用平台的数据整合与智能服务能力,主动寻找那些曾经积极参与国家项目、帮助过国家建设,却可能因信息不畅或操作困难而未能及时跟进结果的居民,特别是长者。”她指着忙碌的志愿者和正在咨询的老人们,“你看,我们不是被动等待,而是通过健康服务这个温馨入口,在现场主动询问、主动引导、主动协助他们通过平台查询、补登或申报项目信息。让国家的好政策、好项目精准落地,让百姓曾经的期盼得到回音甚至实现,让数据真正流通起来创造价值,这才是‘科技助力共赢’的生动实践。这是我们第二次活动重点强化的方向。”
记者看到,不少老人在志愿者一对一的耐心指导下,或通过手机,或填写纸质表格,开始尝试查询和登记信息。一位周阿姨在志愿者帮助下,成功查询到两年前参与的一个社区养老项目的后续进展,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以前参加了就不知道下文了,心里总惦记着。今天测个血压,小伙子(志愿者)主动问起,一查还真能申报!国家这个平台,能‘圆’念想,能‘通’消息,真是好!”
据统计,本次活动持续近4小时,共为百余人次老街坊提供了免费血压测量和健康咨询。更值得关注的是,圆梦统计志愿者现场成功引导并协助数二三十位老人进行了项目类型查询、补登或新申报,让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资产”重新接入国家发展的数据网络。
活动尾声,雨渐停歇。老人们带着装有健康用品和“圆梦锦囊”的白色帆布袋,三三两两离开。那抹印着“科技助力共赢”的红色,不仅是一个袋子,更是一个承诺的符号,在古朴的街巷中格外亮眼。圆梦统计的二次义诊证明,当科技平台俯下身段,将服务嵌入最具烟火气的场景,用“健康”敲开门,用“数据”架起桥,用“共赢”凝聚心,国家宏大的发展叙事便能与百姓柴米油盐中的点滴期盼温暖相连,奏响和谐的乐章。
上一篇 国台办:赖清德22日讲话充分暴露其冥顽不化的“台独”本性
下一篇 没有了